在心灵深处掘进——读刘庆邦长篇小说《黑白男女》

2016-10-25 09:39: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瑾
“事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事兮何所终”。在我看来,优秀的小说家不仅仅是揭露,不仅仅是单纯的取向崇高,不仅仅是提供清晰答案,他们更应该向读者展示人、人性和人心。

    在当代文坛,刘庆邦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有重要影响力的、有自己鲜明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刘庆邦对现实主义的坚持已有几十年,他执著、决绝、“一根筋”,甚至表示要将现实主义进行到底。他坦言“我这一生在创作上无需更多的主义,能把现实主义的路子走到底就算不错”。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黑白男女》2015年春天在《中国作家》全文首发,上海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遂产生广泛影响,连载众多,影视青睐,好评如潮,市场畅销,并荣获“鄂尔多斯文学大奖”。《黑白男女》的心灵化、诗意化、哲理化,《黑白男女》的大爱、大善、大悲悯,《黑白男女》的复杂、语言、结构等要素的成功构建,不仅使刘庆邦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而且使现实主义兼收并蓄,拓展深化了现实主义本身。

    《黑白男女》主要揭示了一家国有大型煤矿,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一次炸死了一百三十八名矿工后的故事。许多家庭幼年丧父,老年丧子,中年丧夫,惨痛复惨痛,悲哀更悲哀。三种悲剧集中在众多矿工家庭上演。这本来是一个重大的悲情题材,生活像铅球一样落地生坑,生离死别的冲击惊心而惨烈。刘庆邦将巨大的悲剧作为一种视角、一道侧光、一个切口,他没有正面铺陈瓦斯爆炸善后的处理,而是另辟蹊径,静水流深、不事声张地叙说了周天杰、郑庆生、卫君梅、蒋妈妈、秦风玲等五个家庭人员重大灾难后的心灵轨迹、生活风貌和命运抗争。矿区那些芸芸众生,悲痛中蕴藏着一种坚定、庄严和倔强,在苍凉灰暗之上,小说的调子辉映着亮光、温情和暖意,超拔出绝望之后的希望,将死之悲哀和生之顽强,颓亡废墟与新生活开启筑成了一曲悲壮的生命礼赞,以有限涵射出无限的社会风景。

    “事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事兮何所终”。在我看来,优秀的小说家不仅仅是揭露,不仅仅是单纯的取向崇高,不仅仅是提供清晰答案,他们更应该向读者展示人、人性和人心。世道人心是复杂、宽广、多变的,有多种可能性,线性思维于事不逮,辐射思维才是正大一途。因此,复杂、厚重、丰饶、饱满是优秀小说的题中之义,特别是长篇小说。《黑白男女》娴熟、老到、精准的叙事始终在人物、心灵、细节中深入掘进,从而回应了我们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李敬泽指出:刘庆邦在小说中爱自己与自己打仗,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又以自己的盾抵御自己的矛,使矛更锐利,盾更坚固。比如小说主要人物卫君梅。卫君梅的处境是多么复杂、尴尬、吊诡,她的所谓尊严、坚强与操守,是多么地脆弱、野蛮与扭曲,多么地不堪一击。爱情在某种范围内是环境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压抑与控制爱的冲动,生存与生活成为第一人生态度,是无奈而悲凉的。卫君梅面对爱情或者同情,面对风华正茂的青工蒋志方不是没有动摇过、遐想过,她曾勉强接受了蒋馈赠的手机,最后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坚决奉还。她想爱,想婚姻,想有一个完整家庭,但她不敢爱、不能爱,更不能重新结婚。刘庆邦也许真正展示的,是“爱情名义”背后复杂、尴尬和难处的人际关系,是严硬如铁的“法则”,是生存生活的艰难,是恐惧家庭的再生变故,是房子的失去等更多不确定难以意料的风险。卫君梅已经爱不起了,改变不起了,因为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这都是她不能承受的爱之沉重。为了稳定现有的家庭秩序,她必须放弃所谓的“爱”或者“同情”,压抑对新生活的向往。她尚存的理性,有自发自觉的,但更多的是被逼无奈的。小说中洗煤厂女工杨书琴一语道破天机“她要重新嫁人了,房子恐怕就保不住了”。其实,杨书琴、秦风玲们对再婚的想法是相同的,她们一门心思要拉住一个男人,否则就是等同于傻子,日子是熬不下去的。但反过来看,卫君梅有自己做人底线,必须要抛弃非份之念,她对蒋妈妈的承诺,她对郑宝兰和其他女人的表白,她对多难中的所谓“爱情”有一个基本判断,她想活得真实,对自己负责,对孩子负责,言行一致,这关乎她继续生存的脸面与勇气。一个值得敬重的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抵制本能、诱惑和困难的过程。

    生活中潜隐的文化心理人格无时无刻不在,卫君梅的爱情婚姻的“大局观”,必须受制于环境的“大局观”,必须受制于“集体文化认同”,必须受制于房子、孩子、面子,一时冲动,将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而且不复如前,且将加倍奉还。卫君梅是瓦斯事故的受害者,丈夫突然遇难,带着两个孩子的她无疑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她只能一次次被小叔子的媳妇谩骂、恶骂、咒骂,不断被婆婆、弟媳、小叔子这些“自家人”欺辱,她只能说“骂羊呢”,只能另开一个门,只能被外人拉到小树林里险些遭强奸。她面对的日常生活是如此地世俗、庸俗、恶俗,隐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当她下决心还手机斩断情思之后,对她素常敬佩的郑宝兰终于忍受不住,对卫君梅大发脾气,“最后一根稻草”同样把郑压垮了。反常为妖。郑宝兰顿然让我们疑惑。其实这是小说家一种高明的叙事策略,让读者透过表相看本质、看复杂、看心灵深处的精神压力,同样猝不及防失去丈夫的郑宝兰也活得不容易,公公癌症、父亲瘫痪,母亲双目失明,孩子闹腾、要守住“身份”……她面对的大多是没解的挠心事,谁予抚慰?与谁诉说?世俗生活,就是实在之笼,不管“城内城外”,她们都难受,都到了崩溃的边缘。没有把握世俗生活实在本质的作家,哪能把握小说的心灵质感。刘庆帮是一个儒家,重人道,重天道,有一颗赤子之心,不忍之心,仁爱之心,故他的叙事道法自然。秦风玲、蒋妈妈、杨书琴等这些女工们,是如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生死离别两重天的大愁,是难过沟坎的大愁。有丈夫与没丈夫截然不同。因为她们是已故矿工的妻子,矿区的女人,与矿工矿区互为一体,她们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这里大多女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难熬又必须熬的日子和疼痛,面对综合、致命、毁灭性的打击,面对“顶梁柱”的突然消亡,选择“活下去”,并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希望。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人要说话,小说家更是活在语言的氛围里。梅洛·庞蒂说:“因为在作家那里,思想并不从外面主宰语言,作家自身就像一种新的习语,它自己形成自己发明表达手段,并按照它特有的定义产生变化” 。《黑白男女》的语言大俗大雅,大土大洋,洗尽铅华、大白话、口语化,是地地道道的矿工味,特色非常鲜明,可以说与矿工矿区血脉相通、筋骨相连、水乳交融、诗意盎然。有评论家称,翻遍古今中外写煤矿矿区的小说语言,无人能出其右。我们看左拉的《萌芽》、劳伦斯“诺汀汉矿区“三部曲”、巴尔多梅罗·利约《十二号风门》《胡安·法里尼亚》《地底下:矿工的景象》等,这些写煤矿矿工小说的总体语言,显得板正、书面、游离,与主体生命缺乏血脉相连的互动、整合、共振,“从题材动力论”的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隔’。对此,刘庆邦早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人是环境动物,也是伦理动物。矿工是离开土地、离开田间耕作的农民,有农民的心态、农民的文化传统,只是他们比田野耕作的农民更艰难,更具有强韧的力量,这是一群看透生死的人。”中国的煤矿大多在城乡结合部,有的在山区丘陵地带,甚至更偏僻的深山绉折,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有的煤矿仍然“通讯靠吼,交通靠走,娱乐靠酒,治安靠狗”,是一个相对封闭孤立的社会单元。它既有农村的特点,又有城镇的脉动,语言、风俗、习惯可谓自成一体。再加上矿工下井直接面对大自然,属高危行业,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毒”俱全,半班下来,除了牙是白的,其他都是黑的,在井下就爱说“克拉邦语言”,男女那点事,如此的“软文化”“市场兴旺”。煤矿的语言是一种存在、强大的存在、顽强的存在。忽视、忽略和消解这种语言,产业、环境、人物、故事就难以烘托出来,起码小说会不够生动、到位、真实。《黑白男女》的语言几乎土得掉渣,既在泥土中滚过来,又在煤水中长久浸泡,连汗味中都有煤矿的气味,连牙缝里都有除不了的煤尘,连裤裆里都有又黑又亮一抖落散了架的煤渣,老少皆宜,妇孺皆通。比如:小说“开头”一章:“采煤工不谈女人、煤炭产量低;机电工不谈女人,烧了发电机;掘进工不谈女人,巷道压得低;放炮工不谈女人,放炮如放屁”;杨书琴郑重其事地对青工蒋志方表白“我就是震动筛”;周天杰看自家的儿媳妇郑宝兰是一匹“母马”,儿子是“栓马桩”;秦风玲说自己死去丈夫的领带是“裤腰带”;郑海生瘫痪在床对瓦斯拟人化的痛骂;矿工下班回家骑自行车上坡等于“上老婆”,等等。语言是内心的一种反映,能准确驾驭语言并与文本浑然一体是优秀小说家的硬功夫,是同化,是境界。《黑白男女》语言针脚结实、细密、生动、准确、传神、符合人物性格,是该作的又一大亮点。

    刘庆邦的煤矿小说何其多也。他是讲究技艺、控制感和节奏的作家,他熟悉小说的控制,认为当下小说的控制比放开更紧要。庄子《庖丁解牛》谓:“臣之所好也,道也,进乎技矣”。控制是他技艺的“道”。《黑白男女》放得开,收得笼,但不紧绷,不拘束、不扭捏,一派舒展大气,自然而然,然后然也。尽管切口很小,通篇布局却张驰有度,恰到好处,该交给读者的空间预留充分。我们再看他的其他小说亦是如是:《鞋》的“翻尾”,《西风芦花》的“虚写”,《种在坟上的倭瓜》的“抒情”等,就知道刘庆邦是多么注重小说技艺。《黑白男女》的结构,合理地吸收了中国经典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积极元素,俄罗斯文学的恢宏,欧美小说的技法,不故作高深,不卖弄“前卫”,明白清晰,简洁明了。整部小说设一“开头”,就叫“开头”,提纲擎领,引人入胜;然后是大量心灵化、诗意化的细节;设一结尾,叫“结尾不是结束”,余音袅袅,回味悠长。“凤头”“猪肚”“豹尾”齐活。每章节的标题也不玩花哨,意清字白,比如:第一章叫“没了儿子”,第二章叫“儿媳去了哪里”,第八章“我才不守寡呢”……小说中的人物起名,依百家姓而排,但祛除了“赵、钱、孙、李”,从“周、吴、郑、王”开始。刘庆邦曾戏言“人生的目的在于生人”。他今年65周岁,已有小孙子,《黑白男女》中周天杰的小孙子戏份不少,并非闲笔,且他有人物参照,有体会、有感悟,故小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周天杰与黄鼠狼的对峙是互为关注,互为仇敌,煤矿文工团到龙陌矿的演出,众生亮相聚会等,都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整部作品结构起伏跌宕,和谐熨帖。

    读罢《黑白男女》,我想起了关于小说的真实。真实源于小说家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事物、环境、情感、心灵、语言等最基本的感受、审美、思考。我以为,小说的虚假、浮薄,轻飘在很大程度上,是小说家自己造成的,难以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接地气,进而就不能真正地打开生活,打开内心,打开小说,真实深刻地回应时代与读者。小说家的灵魂、人格、取向一定会在小说中或多或少、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来。“我”在《黑白男女》的存在,“人性”的存在,“心灵”的存在 “精神”的存在,同样影响了小说的存在。刘庆邦是真诚地深入生活、拥抱矿工的,从二十年前某矿确实发生瓦斯爆炸到《黑白男女》出版,他十九年时常想写这部长篇小说,为此写过长篇报告文学,写了中短篇小说《信》《清汤面》《别再让我哭了》《黑庄稼》等大量积累性小说散文,查阅了百万字的资料,到该矿和其他煤矿企业采访了多次,与有关各种人士深谈31次,积累了几十万字的各种笔记,再加上自己有农民、矿工、记者的阅历,这些文学作品与实证资料都为《黑白男女》的创作做好了充分准备,使他在矿工矿区中扎下来根,而且扎得深、广、实,故他在创作《黑白男女》时游刃有余,收获颇丰。刘庆邦一锹一罐地挖煤,一锄一镐地翻地,一行一句地打麿,既超然审视美与丑、善与恶、悲与喜,又直接地气,情动于中,洞彻生命,从而成就了大爱、大善、大美的悲凉的人生壮歌《黑白男女》。

    爱德华·纽顿在《聚书的乐趣》中说:“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东西;其次是一本书,它使人抓住秘密的核心”。刘庆邦在《红煤》后记中郑重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煤矿的现实就是中国的现实,而且是更深刻的现实”。生活总是风云四起,变故不断,而男女分开,却这般容易,刹那之间。珍重,黑白男女!

    (作者:老九)

相关新闻

写作这件事,“短篇小说之王”刘庆邦这么说

2016-10-16 13:07:45

10月15日下午,在河北省第四届惠民阅读周暨2016惠民书市上,由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新闻网、石家庄市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以“故事•人生”为主题的沙龙讲座暨著名作家刘庆邦文化访谈活动在石家庄解放广场惠民书市主会场举行。

作家刘庆邦登“燕赵讲坛”:以高质量生命创作高质量作品

2015-05-10 10:46:36

5月9日上午,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做客我市“燕赵讲坛——先进文化系列讲座”,向市民讲解了文学与生命的关系。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刘庆邦以淳朴的人格魅力、丰富的人生经验、精辟的观点阐述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赢得掌声阵阵。

著名作家刘庆邦将做客“燕赵讲坛”讲文学创作

2015-05-08 09:04:48

 5月9日上午9时,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将做客我市“燕赵讲坛——先进文化系列讲座”,为市民带来一场题为《文学与生命》的讲座,市民可免费聆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