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王蒙为什么反感“小鲜肉”?

2016-12-28 13:09:26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贾东亮
较之传统语言,网络流行词语不再具有过去时代人类语言的精神、文化、意义深邃的特点,缺乏深度和审美意义,少了艺术性、情意性和韵味性这些丰富语义蕴藏。

    文|袁跃兴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等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在京揭晓。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来到现场,对网络上流行词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蒙说他非常反感“小鲜肉”和“颜值”,“可能和我的年龄有关,但是我特别反感‘小鲜肉’。哪怕直接说出人性的欲望,也比这个词好听。还有颜值、影帝、影后,我也觉得很不好听”,语言的鲜活和文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当然,潮流不是一个人能左右的,“老的语言也许沉淀了几千年,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语言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有人适应这种变化,有人讨厌这种变化。有些词流行过一阵就灭亡了,这样的自生自灭是很正常的。”

    王蒙肯定了网络流行语的鲜活、变化和流行的特点,也指出了那些不文雅的网络词语,是一种文化污染现象。但是,有的文化时评却认为,“存在即有价值,喜欢有‘颜值’的‘小鲜肉’的这部分观众的权利,难道就不需要保障吗?况且,喜欢‘小鲜肉’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从商业伦理看,这恰恰是市场需求造就的。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小鲜肉’就不会诞生,也不会如此受欢迎。”

    王蒙为什么要批评“小鲜肉”流行的问题,是因为这种网络语言存在着不文雅的问题,因而提出“语言的鲜活和文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每个人思考的问题。”这也不禁让人想起冯小刚对“小鲜肉”这个词的看法:“小鲜肉”这三个字不经琢磨,又带点调戏,是上了岁数的女人才会说的,并认为这种“消费男色”的东西应该“扫”。

    其实,说到底,“小鲜肉”,是按照商业文化的消费需求打造的,商业文化,资本权力和力量,这双无形的手一直在操纵着我们的欲望、情感、审美判断力,乃至社会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消费时尚——这是这个娱乐时代“小鲜肉”消费文化,给我们留下的不能回避的思索……

    正像有的文化时评所说,“小鲜肉”为一些观众所喜欢,是一种文娱市场的需求,但如果,从语言内涵和文化伦理意义上看,“小鲜肉”无疑存在着欲望化、满足官能和激发情欲的暗示,对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格调、内涵的道德评判上,我们难道不该具有文化自觉和警醒吗?

    王蒙说“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语言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有人适应这种变化,有人讨厌这种变化。有些词流行过一阵就灭亡了,这样的自生自灭是很正常的。”这反映了对待网络语言流行时代的态度。网络文化流行语潮流,来势汹汹,去更匆匆,然而,对我们来讲,与其被动地追赶潮流,倒不如停留在潮流的后面,冷静地观察这个流行语泛滥的时代。因为在语象激变的时代,网络话语体系中的潮流大多是泡沫,时效性一过,泡沫便会迅速破灭。所以,我们不妨与网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拒绝,也不过分亲近,避免陷入快速记忆再快速忘却的漩涡中疲于奔命……

    如今是一个技术的时代,借助技术、流行和时尚的力量,有时一种语言书写形式作为社会生活中人们交流的手段和工具,会强行传播,甚至成为影响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播方式。这样一种语言形式的书写,可以看作是流行、时尚和技术的延续。当下技术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乃至新闻生活领域这些泛滥的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词语,其实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反映。

    较之传统语言,网络流行词语不再具有过去时代人类语言的精神、文化、意义深邃的特点,缺乏深度和审美意义,少了艺术性、情意性和韵味性这些丰富语义蕴藏。我们似乎正在面临着这样的语言文化现实,把语言看作具有某种美学价值的概念正在泯灭,而只是把它们看作是传递实用信息,语言文化呈现出退化的趋势。词语的意义失去了沟通心灵的真正作用。语言失去了真实的意义,也就不再成为交流的工具,而走向了自身的终结,这正是网络语言流行的本质……

    王蒙说“语言的鲜活和文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每个人思考的”,这是在说,一种语言的流行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王蒙痛批“小鲜肉”流行,实际上是警示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是否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心灵和精神。这样理解王蒙批评“小鲜肉”等网络词语,我们或许才是抓住了根本。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