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等等“木偶”追赶时代的脚步

2021-06-25 19:27: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和着舞台旁边时而激昂、时而温婉的四股弦曲调,两个木偶在舞台上,或相望、或相拥、或相绕……在幕布遮挡起来的舞台后部,老艺人们正卖力地举着木偶,灵活控制着它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这是河北邯郸馆陶县滩上村“木偶戏”演出的场景。“三根木棍撑起一台戏”曾经几代人带去欢乐,如今却遭遇着后继无人的“尴尬”。也向人们抛出一道究竟该如何回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时代之问”?(6月25日,河北新闻网)        

木偶戏,以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鲜活生动的艺术形式、娱乐大众的基本价值,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形式各异、种类繁多,在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时代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也成为一些从业者养家糊口的营生和精神生活的寄托。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木偶戏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差异化需求。从业艺人逐渐老去、观众数量日益锐减、舞台拓展举步维艰……倘不及时加以抢救,这一传统文化遗产仅存的微光也将会在悄无声息之中黯然下去。单凭几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和斑驳陆离的物件,恐怕也很难阻挡她日渐衰落的趋势。        

时代在变,但技艺无改。木偶戏根植于普通大众和凡人生活之中,既可展示农耕生活、亦可传播普世价值;既可满足需求、愉悦身心,又可传承文明、教化乡风。最为难得的是,她历经沧桑而不变——脍炙人口的唱腔,以及靠“口传心授”的技艺。两手三根棒,一身童子功。对馆陶木偶戏传承者的74岁老人孟庆平而言,他是最忠实木偶戏的粉丝;而这些木偶是他的家人,更是他人生的见证者。因为他早已把木偶戏融入了生命和灵魂。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加以保护和传承呢?不妨以此为基立足时代,用木偶戏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积极传播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不断增强自身的可看性、传播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老艺人们转变观念努力追赶,施政者出台措施扶持新人,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广泛支持。当然,最根本的是,还是要给从业者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改观念、带新人、提技能、出好剧。        

听听老艺人的心声,等等“木偶”追赶时代的脚步,让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恒久释放自身的独特魅力。(李彩霞)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