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重磅言论

期“冀”做活“运河文章”

2021-07-27 14:45: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通南北,贯古今,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活化”之河。现在,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像沧州武术、吴桥杂技这样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正绽放出夺目的光彩。(7月21日,人民网)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运河泱泱,文脉流长。中国大运河上下2500多年,绵延3200多公里,其中,河北段河道总长约530余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等地。它不仅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分布地域最广、发挥作用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人工运河,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技术含量与人文情怀。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关于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也掀起了新的高潮,受到了国家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到《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都是为了守护好千年运河这条珍贵文脉。

在促使千年文脉流动方面,河北省既有独特历史优势,也有不可懈怠的责任。从“纪晓岚借书”到大运河抗日,从杨广三下扬州到乾隆六下江南,从磁州窑的水运外销到泊头火柴厂的选址,大运河在河北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印记。基本没有改变航道、原生态遗迹较多、对运河的改建较少,这些特质让河北段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如何更好地让这一宝贵遗产活在当代、流向未来,需要河北省注入更多思考、拿出更优举措。

激活大运河这个超级文化IP,首先应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保护不到位,便谈不上开发。曾几何时,因民众对大运河保护的认识存在不足,部分运河沿线出现倾倒垃圾、在河堤上堆放柴草、违章建设、违规排放等现象,致使大运河水污染加重。《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指出,2018年至2025年,要实现主要河段基本有水,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2026年至2035年,要实现主河道全线有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实现大运河主要河段有水和生态改善,必须加强运河治理,这样才会有水活起来、清起来。

让大运河这一流动“史诗”焕发新生机,还应加强创新性发展。大运河既是生态廊道、文化长廊,更是重要的经济动脉,挖掘、利用得好,其生态、文化、经济价值都可实现。大运河廊坊段通航那天,香河运河中心码头人头攒动,天气阴沉不能阻挡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亲们;在沧州市区北部建设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项目总面积约3700亩……河北通过统筹大运河文化、生态、经济等相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打造燕赵文化新高地,这便是对千年运河的很好保护、传承、利用。

“一片汪洋,润泽京津冀;条条游船,乘着希望启航”,对于老百姓这样的期望,答案:未来充满期冀,事成在“冀”!(周理平)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