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姬建民:但见“饭票”又重来

    一朋友出差执行任务,车上坐上去两个“非制服”人员。疑问何人,答为“饭票”,是关系熟络的老板“自愿跟着出去埋单的。”

    稍加留意,此类“饭票”着实不少。

    有的官员出去开会,往往有老板随行。官员住会议宾馆,老板在附近“安营”,随时听招呼。一旦有应酬,马上去埋单。

    有的官员外出“考察”,也常常叫上一两个老板,行程中的招待、送礼、购物、娱乐等,顺手就由“饭票”办结了。

    有的官员到党校学习,也有一些老板随时“待命”。一般在周末“交友聚餐、联络感情”时,这些“饭票”就会及时赶到并安排得妥妥帖帖,保证官员“满意”“尽兴”。

    再瞅瞅,一些豪华酒店里公款吃喝的确实少见了。再有官员参与吃喝的,多是充当“饭票”的老板签单招待了。

    当然,“饭票”现象并非始于最近,过去也不罕见。只不过是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与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要求后,一些官员怕当成“苍蝇”打了或进而牵涉出“老虎”行径使然。过去公款吃喝没有“忌讳”,现在由“饭票”出面就“安全”“避风”了。

    看来,彻底控制官员吃喝风还真难。难就难在一些官员不想也不愿从根本上厉行节俭、遏制浪费,更没有没有把大吃大喝同群众的离心离德联系在一起,失掉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难就难在一些官员依然在玩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不让公款吃喝,就用“饭票”去饕餮;不让公款送礼,就让“饭票”去拉扯;不让设立“小金库”,就把“饭票”当成“小金库”满足个人的欲望和需求。如此,非但教育不了干部,打消不了官僚习气,相反会使人民群众更加看清某些官员执迷不悟、我行我素的痼疾,丧失对转变作风的期望与信心。

    再说,“饭票”出面就“安全”吗?“饭票”可“避风”,但绝不安全,甚至危险性更大。说破了,没有一个“饭票”的钱不是在“肋条骨上穿着的”。如果不是为了名利,随便花一个钱比要他命还难。商人的本质就是赚钱,花一个钱是要换回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利润。甘当“饭票”也是为了“投资”,巴结上官员就等于巴结上“工程项目”,就意味着“不尽财源滚滚来”。今天“饭票”为你埋单,明天你就要为“饭票”服务。如果“饭票”得不到“回报”,翻脸咬人可是比狼还狠。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有个结识20多年的“饭票”吴明烈,早就记着与陈良宇交往的“明细账”,“什么时候送陈良宇及其老婆什么东西,上面都记得清清楚楚”,恰为查处陈良宇案提供了重要线索。青岛市原市长助理、原崂山区委书记王雁,是曾震惊全国的青岛房地产腐败大案的主角之一。在他收受的490多万元的贿赂中,大部分为一家开发商扮演的“饭票”所送。然而,最终当这家“饭票”的攫利没有得到实现时,就立马举报王雁而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此时,王雁才悔恨地“从那些道貌岸然的不法商人可疑的谦恭后面,看到了他们从牙缝里发出的冷笑!”换句话说,如果你无权无势不当官,你就是说下“大天”来,老板们也不会给你当一次“饭票”!

    听党的话,是共产党人的本分。不折不扣的转变作风,是对党的所有领导干部的要求。勤政廉政、厉行节俭,既是当今官员复兴民心的急务,也是党爱护干部、挽救干部的根本举措。认清形势,把住这些“节点”,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不得半点敷衍与变通。这,至少因为:在名利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饭票”。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