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朱永杰:借调“陷阱”有多少进人腐败?

    6年前,25岁的张成因为在郴州某基层单位工作突出,被“借”到了省直某局机关上班。6年后,张成所在的单位正在清退“编外”人员,因为是借调的,所以他成为了其所在单位100多号被清退人员中的一分子。一系列难题不期而至。(1月16日《潇湘晨报》)

    6年里,张成在省会长沙按揭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子。他自己是独生子,父母退休后也从下面市州到长沙跟他一起生活,帮着照看孩子。今后,两地分居就会成为常态。

    应该说,能从下级单位借调到省直单位工作的人,在原单位基本都是比较优秀的人才。他们被借调到省直单位工作后,在单位里基本是具体做事的人,只是由于省直单位编制有限,不少被借调人员长时间里都很难实现正式调动,很多人即便被借调多年,但工作关系仍在原单位。这些实情我们也都知道。

    但是,还有一种实情我们也应该知道,调动工作,硬等是等不来的,即使你在单位干得再出色,也没人会为你考虑调动的事情。这里面有几种情况,一是每年都有新进的人员,生面孔,他们一来就是正式的,可以说在领导那里这样的人排着长队呢,这些人有效挤占了借调人员调动工作的空间;二是借调人员因为优秀,相对比较自信,他们有个“短板”就是不善于拉关系,总是寄托于领导的觉悟,抱着一种自己踏踏实实干活,领导自然会予以考虑的想法和态度,结果往往是黄瓜菜都凉了;三是有的借调人员也跑了也送了,但是分量不够含金量不足,加上领导有自己的安全底线,往往是事情更难办,希望更渺茫。这些情况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领导根本没有考虑借调人员的前途和利益,借你来干活,当驴使唤,非常残酷。这明明就是一种“陷阱”。

    如果不信,问问张成,6年来他的单位进了多少人?为何6年了领导对于他的调动无动于衷?如果要说难受和失落,掉进借调“陷阱”,这才是真正原因。张成心里应该知道,跟着这样的领导,真的很恶心,真的要骂娘,真的很无聊。问题是,这样的领导不是一个,而是一群,黑压压一大片。

    不难看出,我们的用人制度进人制度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就通过借调人员反映出来了。原本,借调一段时间后,只要胜任工作,就可以顺理成章转正,无需再让借调人员考虑调动问题。这是需要制度保障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倒是那些拉关系搞腐败的人捷足先登,这怎么让人信服让人满意呢?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如果任由借调人员到头来满心凄凉,完全可以想象,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前途就会充满雾霾,我们的“中国梦”就会延迟或者落空。无疑,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