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违法,不养闲人需制度用力

2016-12-02 11:03: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贾东亮
用人单位需要在文化和氛围中矗立现代化制度的用力,并利用奖励来完成激励,而非泛泛而谈、点到为止。

    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指导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民事案件。《纪要》明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对一些用人单位而言,“末位淘汰”是针对员工激励和考核的机制,就其制定的初衷而言,不存在问题。但如果把“末位淘汰”就等同于解除劳动合同之依据,且员工没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制度或损害单位利益的前提,其理由则是不充分的。这一点要义,已被最高法以《纪要》的形式明确。

    “被末位”的劳动者不能胜任本岗位,但其劳动的权利并不能因此被剥夺,可以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来完成能力养成。但对于用人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而言,在招聘员工之初,除了一纸文凭的直观外,很难掌握到对方真实的素养和能力。在入职培训完成并上岗之后,员工的良莠不齐才能有所体现。这里面,保不齐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散员工。在明确不能用“末尾淘汰”“竞争上岗”来解除劳动合同的维度下,且培训和调整工作岗位都收效甚微的情况下,面对这些“闲人”,用人单位就办法不多。

    这种尴尬的状况,在实行“末位淘汰”制度之初就已经埋下隐患。“末位淘汰”看起来是通过竞争优胜劣汰,留下更优秀的人才,淘汰不利于企业和单位发展的人,但简单粗暴的模式将摧毁人才发挥的后续效应:在必须有人出局的情况下,员工的忠诚度和获得感将荡然无存,得过且过者也就“应运而生”。

    信奉“末位淘汰”制度的用人单位,必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办法不多的那一类。对于生产经营中“人”这个最大要素的不完全尊重,对于共同价值观念的缺位,必然会出现不尊重用人单位的所谓“闲人”。这是一个因果循环。“闲人”的产生,对利益产生直接侵害。从这个程度来说,用人单位需要反求诸己。

    不养闲人是所有企业和单位的愿景,但在具体操作中,却总有差强人意的实际,甚至有“末位淘汰”的蛮横。用人单位需要在文化和氛围中矗立现代化制度的用力,并利用奖励来完成激励,而非泛泛而谈、点到为止。闲人们并非是闲云野鹤,也有对生活的改善、对认可的渴求。这也是他们输出劳动力的出发点。(谢伟锋)

相关新闻

乐视被曝年底裁员10% 内部人士称系正常末位淘汰

2016-11-30 10:39:05

昨天,一则乐视将裁员10%的消息,让原本就处在资金链传闻漩涡中的乐视再度成为焦点。对此,乐视内部人士透露,所谓的“裁员”一事其实只是乐视每年正常的末位淘汰指标。

石家庄园林绿化将考核对社会化管护公司实行末位淘汰

2015-03-30 09:22:53

根据该《办法》,市内各区、高新区、正定县及市园林局管护的道路和水系绿地、公园广场,以及此类在建绿地的日常管护考核工作,均属于考核范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