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因洛为何能做到“责在人先、利居众后”

2016-12-03 13:07:23 来源: 责任编辑:董子磊
责在人先、利居众后,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就应当像沈因洛那样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用纯粹抒写人生,用大爱铸就丰碑。

    文|李吉明

    一个96岁高龄的老人走了,却引来了全国媒体的追踪和报道,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敬仰和怀念。这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正省级的领导干部,而是因为他的事迹像阳光、空气一样温暖、滋养着敬重他、挚爱他的人们,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为共产党人树起了一面旗帜、锻造了一座丰碑。

    沈因洛曾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第六届湖北省政协主席。生前,他淡泊名利,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个人专访;死后,他不要花圈,不要哀乐,不开追悼会,遗体在去世3小时后就被移交到了红十字会。人们念及他时,总是感到十分难过和不舍,因为“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是信仰坚定的革命者!” “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我一辈子最敬佩的人!”“他是父辈们挂在嘴边的好干部!”“好领导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个能让老百姓全都说好的党员,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能让老百姓挂在嘴边的领导干部,才是真经得起考验的领导干部。相对于部分因贪图私利而落马的领导干部来说,沈因洛事迹无异于天空吹来的一缕清风。而他拼尽全力干事业的责任担当、78年不改初心的忠诚表现、“活不争利,死不占地”的傲岸节操,也正在感召、激励更多的后来者接受精神的洗礼、焕发炽热的正能量。

    抗日战争时期,沈因洛一直跟随部队打击日寇;解放战争时期,沈因洛在枪林弹雨中为革命出生入死。而在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时代,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依然本色不改、心怀信仰,冲锋在生产建设的第一线,让当年的武钢跨入了人们引以为豪的“黄金时代”。学习沈因洛同志,就应当时刻保持对党赤子般忠诚,勇于担当、不懈奋斗。

    许多武钢人都还记得,沈因洛经常和职工一起挤通勤车,一道和大伙商量解决交通拥挤的方案,一家一家深入街坊走访帮助职工解决的各种困难。而实际上,从他的遗物中106张的各类捐款票据可以看到,沈因洛对革命老区、贫困的孩子也有一种特殊的牵挂。学习沈因洛同志,就应当像他一样时刻牢记宗旨,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1984年秋,担任省委副书记的沈因洛到天门调研,有企业送他一束塑料花却被他当即拒绝,“生产一束花,企业耗费人工、原材料,我平白带走,这是不对的。”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沈因洛无论在职还是离休,从没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始终坚守原则、清廉如水。学习沈因洛同志,就应当正确处理公与私的问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沈因洛的遗体被红十字会拉走后,红十字会的相关负责人到沈家慰问时发现:沈因洛的客厅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台旧电视,卧室里只有一排老旧木柜木箱、洛花布铺盖的旧床,书房里是一件他穿了快40年的黑色皮夹克、一条腰身橡皮筋已经松垮的宽大裤子。扶危济贫,他慷慨大方;而对自己,他却如此“抠门”。学习沈因洛同志,就应当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至善至正、严于律己。

    责在人先、利居众后,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就应当像沈因洛那样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用纯粹抒写人生,用大爱铸就丰碑。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