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求表扬实乃激活向善之心

2016-02-19 11:01:5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东亮
只有对好人的物质激励、精神鼓励变成法律制度常态,才能保护公民行善的积极性,树立社会正气,营造乐于助人与感恩的舆论氛围,激活更多人的向善之心。

    求求你,表扬我……近日,新文化报热线电话接到了一位张姓男子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说了出来,希望新文化报能够报道出来。其实,核实张金彪的事迹并不难,在网上输入“长春好人张金彪”,弹出的信息还是比较多的,这说明,张金彪并不缺少表扬。(2月18日《新文化报》)

    “求求你,表扬我”。这不是范伟的小品吗?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者应持一种不计得失的超然心态。表面上看,“好人求表扬”是一种道德要挟,容易让道德变味。但是,我们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除了要助人为乐、做好事之外,还有太多的诸如“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类要懂得感恩回报的思想灌输,因此我们在做好事的同时,内心深处一般都渴盼着对方能有所回报,至少希望听到一声“谢谢”,像雷锋那样完全不求回报的无私精神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境界。本来不缺乏表扬的长春好人张金彪,要求媒体宣传其事迹,与其说是求媒体和公众表扬自己,还不与说是希望借此为乐于助人者争取应有的精神激励,引导更多人乐于助人,激活社会向善之心。我们不妨给“求表扬的好人张金彪”点赞。

    受益人对助人者表达表扬、感恩之意,不仅是一种礼节,而且可以体现一种社会温情,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有助于培育公民意识,激发更多人学会感恩。反之,如果受益人吝于感恩,不注意宣传、表扬好人好事,难免会挫伤人们做好事的积极性,甚至让好人蒙受委屈,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如果不懂感恩的人多了,将会让更多人明哲保身、见义不为。近年来,我们在文化教育与经济建设方面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道德教育、感恩教育方面却有所忽视。不仅有人不愿意做好人好事,接受他人恩惠的人也不懂感恩,给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家园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此,我还想温习一下“子贡赎人不要报酬,被孔子批评”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出钱把人赎回来,回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予奖励。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重返故园。后来孔子的弟子子贡,从外赎回来了许多鲁国人后,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拒绝了国家奖励,却遭到了孔子责骂。孔子认为: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赎回同胞是一桩善举。让行善之人不蒙受损失,得到大家的肯定,愿意行善事的人就越来越多。子贡不要奖励,固然可以赢得更高的评价,但是同时也拔高了人们对“义”的认识。此后,再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钱赎回同胞国,子贡此举实际上祸害了其他落难的鲁国同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做好事没有回报,会打击人们的行善积极性。

    这样看来,受益人不仅要对好人真诚表达谢意,不仅可以考虑送出感谢信与表扬锦旗。也可以像孔子说的那样,给好人支付一定数量的酬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公众的思想道德觉悟存在瑕疵的情况下,完全靠道德舆论的力量维持善行并不完全现实。在道德倡导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给行善者一点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行善、做好事。

    除了受益不懂感恩的人要反思与行动以外,政府也应该大力弘扬正能量。只有对好人的物质激励、精神鼓励变成法律制度常态,才能保护公民行善的积极性,树立社会正气,营造乐于助人与感恩的舆论氛围,激活更多人的向善之心。(叶祝颐)

相关新闻

辛集50岁农民郑进成玩转网络助人为乐(图)

2016-01-18 13:53:39

家住辛集市前营乡前位家庄的郑进成今年50岁,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十里八乡郑进成却是一个“名人”。

司机送受伤小孩去医院被疑肇事者 自称系助人为乐

2015-11-21 14:09:55

11月19日,交警大队一名副大队长介绍,他专门查看过询问笔录和相关材料,办案民警采纳了3名证人的证词: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太太,小杨的堂哥,还有另一个村民。11月19日,上蔡县人民法院少年庭的一位法官称,小杨家人于10月26日向该院提起了诉讼,该院当时就已受理,小杨家人来立案时拿着事故认定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