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需要你与我共同坚强

2016-07-29 12:40:13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贾东亮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比钢筋水泥更坚固的,是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当参与过汶川地震、青海玉树救援的李英俊等一大批群众自发的参与到洪灾自救中,救灾的力量就如植根大地的树木无比广袤和强大。

    一场持续数日的大暴雨,将邢台、邯郸石家庄等多个地市陷入了历史性的洪灾之中。灾情已将生活无情打乱,但生活还要继续向前,重建一个崭新的家园,远比在废墟和泥泞上等待和哭泣要更有意义。

    当灾情发生后,我们看到,各级党员干部、武警官兵、解放军指战员、志愿者等纷纷投入到抗洪抢险当中,他们是抗灾的坚强脊梁。他们的出现,为抢险救灾,为群众免受更大损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精神,值得敬佩和学习。

    但另一方面,当灾情发生后,这场影响范围之广、之深的灾情,需要系统性重建。洪灾对受灾群众精神和心理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生活家园需要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也需要重建。在一定程度上,当我们的精神家园坚强的挺立在灾后时,要比等待援手能够更快的触及阳光、更快的远离伤痛。

    这次洪灾面前,邢台、邯郸、石家庄等各市受灾面大。仅以邢台县受损道桥为例,受暴雨洪灾影响,邢台县4条省道、2条县道中断;27条乡道其中13条断交;781条村道其中587条断交;186座桥梁、538个涵洞中断,195个行政村出入道路中断。受灾之重,客观上要求我们不等不靠,更不能置身于救灾之外看热闹。我们的家园,只有我们更懂得温暖与否。

    灾后自救,史上早有先例。今年正逢唐山大地震40周年。那场让24万人葬身瓦砾、让一座百年城市夷为废墟的强震,并没有震垮唐山人。据相关资料记载,地震发生后,自行脱险的人们自发形成救助大军,通过灾区人民自救互救脱险的约有48万人,占被埋压人的80%以上。从救人到生产自救,从一个村到一个乡镇再到一座城市,遭遇强震的唐山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这离不开自救的强大内生动力。

    在此次灾区自救中,我们看到了希望、感觉到了强大的动力。在邢台、在石家庄、在邯郸……在洪水退却之际,就有村民们开始抢修道路,开始邻里互救,党员帮扶结对子,灾区自救正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进行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口号。即便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在洪灾面前,仍然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适用性。比如井陉天长镇板桥村,每天都有100多壮劳力义务为村里清淤,不少妇女也加入到后勤保障的队伍中,灾后重建步伐也明显加快。比如邢台市受灾严重大贤村,村民们热火朝天地清理淤泥、晾衣物、整理房间,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正在被点燃。比如邯郸市市磁县五里河村,在村委的带领下成立了抗洪自救队并积极开展灾后重建。仅用两天时间,大家就齐心协力修通了村中近1000米的主干道。

    当然,发挥群众的灾情自救作用,并非是推卸政府的责任,而是有效推进灾区重建的现实需要。因为在灾情方面,当地群众能够最全面更直接的掌握受灾的第一手情况,群众力量的来源也将是最迅速的。救助自己的家园,当然责无旁贷。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比钢筋水泥更坚固的,是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当参与过汶川地震、青海玉树救援的李英俊等一大批群众自发的参与到洪灾自救中,救灾的力量就如植根大地的树木无比广袤和强大。

    阳光下最晶莹的莫过于挂在自救群众脸上的汗珠,莫过于他们自救的强大行为。灾区,犹如一个病人。在外界“施以救治”时,只有充分发挥肌体自身的康复机能,才会最终战胜病魔恢复健康。洪灾来袭不可怕,我们有时代最可爱的人抗洪抢险,更有创造历史、建设新家园的广大群众参与到恢复重建、迎接美好生活的历史重任中来。(张立)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